“生活想要好,趕緊上淘寶”。依然是一種脫離生活的傾銷味道。
我承認,我來自鄉村,有太多小農思維,有太多的不安全感,有太多抗拒新鮮事物的頑固。但我依然堅持,互聯網尤其是電商業,雖然正在持續改變世界,這個階段,面對鄉村,它還不過是資本裹挾下缺乏生態觀念與人文關懷的傾銷者。
再沒有比刷墻文化更能說明一種高高在上、救世主一樣的傾銷姿態了。本該從底層理念、從基本生存角度反哺的,卻又打著消費主義的旗幟,以無數矯飾的語言進一步透支鄉村的世界。
”。如今,“村莊的潰散使鄉村人成為沒有故鄉的人,沒有根,沒有回憶,沒有精神的指引和歸宿地。”
因為,鄉村已經成了城市與工業社會的巨大贗品。機械復制導致傳統價值觀快速崩潰、離散。某種程度上,導致這一結局的,也包括刷墻的公司們。
當農民背井離鄉外出求生,電渦流制動器村子里老人與孩子留守,你在那里競逐渲染網上買東西,還說要讓每個孩子都要學會用手機買東西,你不覺得,這里面有一種隱秘的、冰冷的殘酷性?
在我看來,盡管刷墻營銷會讓農民直接得利,但這種刺激消費的單向行為,不是一種健康、合理的生態培育,因為你只是將鄉村當成傾銷地,一個巨大的市場,而缺乏它的消費力的培育。
刷墻文化里的救世主心態,忽視了它應該反哺的基礎的土壤。 |